艺术是一种感觉。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作家借助文字来塑造故事和人物,让读者在颅内将文字转化为画面或者情节,这是文字的魅力。画家则挥动手中的画笔,用万千颜色勾勒描摹眼中和心中的图案,或酣畅淋漓或含蓄克制,给参观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无限思考。摄影家轻触快门,捕捉方寸之间的刹那,美好有时转瞬即逝,幸运的是,我们还有镜头,能够看见所不能抵达之远和不能跋涉之高。
参观《蒙古马精神:内蒙古美术摄影作品展》,在一幅幅美术作品中流连,在一帧帧摄影作品前驻足,感受蒙古马精神,也感受时代的蓬勃心跳。
蒙古马精神,是广阔北疆地域上诞生的精神符号
本次作品展的主题是蒙古马精神,因此,围绕“蒙古马”这一形象进行绘画和摄影的作品占据了一定的比例。有些作品展现出了蒙古马的无畏与顽强,如摄影作品 《天地之间》 《劲风驰来》(又名《爽》),两幅作品在展陈中一左一右,左边大雪静谧,远山模糊,四下俱白,唯见一队马匹跨雪前行。右边草原无垠,众马齐来呈奔涌之势,画面虽为一刻,却给参观者带来生动鲜活的感受,仿佛马匹从身侧驰骋而过,强壮有力的马蹄卷起尘土,回过神,这些神采飞扬的精灵已经跑到远方。
何谓“蒙古马精神”?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指导工作期间首次明确提出“蒙古马精神”。他勉励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但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 此后,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提到了弘扬“蒙古马精神”,要求内蒙古的同志认真贯彻党中央要求,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蒙古马精神”,与内蒙古这片祖国北疆密不可分,参观展览的过程中,我看见奔腾的马,看见瑰丽的大自然,更看见了与马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展厅内有这样一幅油画,画面中身着盛装的蒙古族妇女聚在一起,红色的衣装,红色的面庞,红色的热情,一同构成这幅红色的《热土》,画家用寥寥几笔白色画出妇女银饰的光彩,透过画面,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草原上澎湃的喜悦,这份喜悦和自信,是草原上最美的花。
蒙古马精神,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覆盖各行各业
今年是“蒙古马精神”提出的第十个年头,十年间,在“蒙古马精神”的激励与感召下,这片土地诞生出越来越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摄影展中,我们能够看到“神十一”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升空的壮美画面,也会被航天员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的画面感动,平顶山风电场、沙漠中的光伏等一幅幅摄影作品展现出的时代新颜,吸引着在场的参观者不断举起手机拍照。“蒙古马精神”并不是孤立的、狭隘的,它与各行各业息息相关,在各个领域绽放着华彩。
仔细观摩版画《中国速度》,背景里疾驰的高铁,腾飞的祥云,它们与造型古朴的若隐若现的龙形图腾相互交映,传统和现代碰撞出别样的色彩与韵味,看得久了,令人目眩神迷,惊呼时光飞逝疾驰如斯。同样是版画,《时代》则通过单一的黑色油彩,刻画勾勒出远山与建筑,铁轨与火车。看似简单的线条中浓缩着时代变迁的意蕴。草原上铺设的铁轨,连接着城市,也连接着过去和未来。
摄影作品《攀登者》,用黑白灰的画面讲述着属于新时代电力人的故事,画面中,一队人马正在攀爬高压电塔,在极致简单干净的画面中,最打动人的是一种坚定的精神,那种不畏艰难,挺身担当的模样,正是“蒙古马精神”的生动诠释。
蒙古马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惧风雨一往无前
此次展览共包括“驰•吃苦耐劳”、“骋•一往无前”“奔•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三个板块,80余件(组)摄影、美术作品各具特色。其中,我盟青年女画家格日勒其其格,用国画的技艺创作出极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作品《马迹千秋》,引得大家争相“打卡”留念。
第一眼看上去,这幅画会带给参观者以岩画的错觉。经过创作者格日勒其其格老师的介绍,我们方才注意到这其实是一幅国画。画面中看似阴影的背景实际上是用极为纤细的线条勾勒而成,一层层的色彩经过铺陈晕染后,芙蓉红色的马的形象跃然纸上。马背上的人与背景中的人造型古拙充满意蕴,仿佛带领着一匹匹蒙古马从时光中走来,对着画面外面的我们娓娓讲述着贺兰山下的故事。
千秋浩然气,纵马踏东风。当农耕时代的刀耕火种逐渐被工业化、信息化所取代,我们与马的距离越来越远。当自然界的风雨逐渐被我们用科技和发展所抵御的时候,我们的目光要看向更远的地方。今天的我们,更要从蒙古马的身上去学习,去唤醒,能够走进风雨、面对艰难的力量与精神,在守望相助中画好同心圆、在踔厉奋发中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