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由《公益时报》社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公益年会在京举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及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国际免费午餐项目、博爱校医室项目、“红纽扣”医务社工计划获年度致敬。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以“守护生命与健康,红十字救在身边”为使命,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具行动力、最具创新力、最具影响力的基金会”,宗旨是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致力于改善人的生存与发展境况,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促进世界和平与社会进步。2008年、2013年、2018年、2023年连续四次在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中获评“5A级基金会”。2010年、2015年、2021年连续三次荣获民政部授予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2005年以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累计总支出超过123亿元,其中公益支出总额超过119亿元,并执行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28.94亿元,累计总收入超过133亿元,其中公益收入总额超过129亿元。2024年全年总收支12.85亿元,执行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3.34亿元,截至2024年底,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总资产达到10.45亿元。2024年基金会医疗救助部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基金会获得“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年度榜样机构”“年度榜样基金会”“应急慈善特别贡献团体”等多项荣誉。
国际免费午餐项目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国际免费午餐项目设立于2017年,通过中国经验帮助非洲解决儿童饥饿、营养不良和失学问题,助力非洲国家早日实现“零饥饿”的同时,培养儿童勤劳、自食其力的技能,并通过教育的力量,用一餐改变孩子们的一生。
截至2024年12月底,在爱心机构、企业和公众的支持下,项目已在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马拉维、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六个非洲国家开餐,开餐学校35所,帮助8297名儿童返回校园,带动了逾百名非洲妇女就业。在疫情学校关停期间,为缓解贫困学生及其家庭的饥饿问题,向学生家庭发放1200个粮食包。
国际免费午餐项目的实施,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充分发挥党和国家在人道领域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响应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通过“小而美”、“惠民生”的项目促进了民心相通,服务了国家整体外交大局。
该项目积极助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与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6个高度契合。项目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 行动,行动编号33648;入选第七届中非民间论坛《丝路心相通——中非民间友好伙伴计划(2024-2026)》;上榜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专题论坛成果清单;获评支付宝公益平台高质量项目;还获得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褒扬,认为该项目充分发挥政府人道领域助手的积极作用,是促进民心相通的“小而美”的典型项目。
博爱校医室项目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为践行红十字运动“保护生命与健康”的使命,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开展博爱校医室项目,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改善校园医疗卫生条件,提高青少年儿童健康素养,提升中小学校园应急救护能力,促进校园卫生健康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
截至 2024 年底,累计在全国 25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援建了 564 所博爱校医室;举办 115 期校医培训,3 期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培训,培训 11700 余名校医和保健老师;开展体检、应急救护培训、健康教育活动约 600 余场。
“红纽扣”医务社工计划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红纽扣”医务社工计划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公益时报》社于2024年1月发起,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论述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具体实践。该项目通过援建“博爱社工服务站”、培训医务社工的专业人才、支持医院社工派驻等方式,助力我国医务社工发展,使人道救助和人道服务触达更多有需求的人群,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项目将在未来3年在100家医院援建100所“博爱社工服务站”、为1000名医务社工提供能力培训,支持向300家医院派驻或聘任医务社工在院开展人道服务,同时开展医务社工行业公益倡导等活动。
2024年,项目已在江苏省、河北省、上海市、湖北省援建博爱社工服务站4所,服务临床科室医务社会工作;组织开展医务社工专题培训班6次、医务社工管理干部培训班1次,近400名医务社工行业从业者和管理者受益;开展医务社工派驻支持项目试点,与22家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在湖北省、浙江省启动试点开展医务社工派驻工作。
年会上,《公益时报》联合公益传播理事会成员单位,以行业前瞻视角提炼年度议题,并发布17个“2025中国公益关键词”,既是精准回应对社会痛点的,亦是对公益生态创新路径的深度探索,勾勒出中国公益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
推荐单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推荐词:人道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
推荐理由:2025年是“十四五” 规划收官、落实中国红十字会十二大部署的开局之年。新时代新征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重要致信精神,用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成果推动红十字工作的现代化,加强公信力建设,提高人道服务能力,积极参与和支持国际人道主义事业,切实当好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公益时报》社自2016年起举办中国公益年会。本届年会围绕“爱与AI 看见未来”主题,深入梳理了2024年公益事业年度发展脉络,以前沿视野锚定2025年行业变革方向,携手各界公益领袖开展跨界对话。同时,《公益时报》通过对2024年全年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报道,梳理出了一批在公益道路上奋勇前行,以实际行动诠释公益力量的责任与担当,为社会发展注入温暖与希望的个人、企业、机构和项目。
执行主编:张一诺
本期编辑:吴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