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混灰机械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那树,那河,那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6 00:07:49   浏览次数:1  发布人:69fa****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吃过早饭我们上车出发,目标是佛陀成道处一一菩提伽耶。    从瓦拉纳西到菩提伽耶,280公里,车走了六个半小时。所走的路据说是高速公路,可怎么看也不象高速公路。路两边不封闭,路面不平展,车开不快,还时不时会有颠簸。路上没有休息区,自然也没有厕所,大家只能在路边随便。我们的印度导游多吉曾在中国呆过数年,他说中国发展很快很快,印度发展要慢得多,但现在交通已比十几年前好多了,过去从瓦拉纳西到菩提伽

      吃过早饭我们上车出发,目标是佛陀成道处一一菩提伽耶。

        从瓦拉纳西到菩提伽耶,280公里,车走了六个半小时。所走的路据说是高速公路,可怎么看也不象高速公路。路两边不封闭,路面不平展,车开不快,还时不时会有颠簸。路上没有休息区,自然也没有厕所,大家只能在路边随便。我们的印度导游多吉曾在中国呆过数年,他说中国发展很快很快,印度发展要慢得多,但现在交通已比十几年前好多了,过去从瓦拉纳西到菩提伽耶要行车12小时。但想想玄奘大师当年朝圣的光景,我们今天实在已经方便太多了。

      沿途观望车窗外的印度乡野,一望无际的平原,树木不多,大片大片的农田,绿绿的,比瓦拉纳西城里的景象悦目多了。心里想起泰戈尔《两亩地》中的动人诗句:

    “顶礼,顶礼,顶礼!美丽的母亲孟加拉大地,

    恒河岸边柔和的凉风,是你轻轻的呼吸。

    你脚下的尘土,那苍天低吻着的原野一望无际,

    浓阴下鸟巢似的村庄,静静地躺在您的怀里。

    枝叶茂密的芒果林,牧牛童子在那儿游戏,

    静止无底的潭水,凉夜一般的深黑、碧绿。

    胸脯丰满的孟加拉妇女,汲了水正走回家去,

    心里多么渴望叫她一声“孩子啊”,我眼睛里滚落了泪滴。”

    但沿途村庄的面貌却让人无语,到处是垃圾,污水,泥淖。农村民居的建筑和瓦拉纳西城里街边的模样差不太多,没有一点美感,几乎无例外全是简陋难看的样子。村庄附近,公路两边,常能看到不少牛,导游说印度人喝牛奶不吃牛肉,因为牛是印度人的妈妈,他们只吃妈妈的奶,不吃妈妈的肉。导游还说印度的牛老了也不会被杀,有专门给牛养老让牛自然死亡的地方。对这一点,不能不说印度人难得。牛给人的贡献除了牛奶还有牛粪。我看到人们把牛粪贴在墙上,晾在路边,导游说人们用牛粪做燃料用来煮饭。

      到达菩提伽耶天色已晚,饭后我们先去参观佛陀在尼连禅河边接受牧羊女供养乳糜的地方。沿途看到首陀罗聚居区,是政府为他们建的,都是又小又矮的屋子,简陋破旧之极。导游说不同种姓不能通婚,首陀罗只能做最低下的工作。现在的处境比过去有所改观,但还是不行。人们不愿与他们同车,他们也不可以触碰别人。想不到种姓制度的影响至今仍如此巨大,真是可怕。首陀罗虽然是人,但他们的待遇似乎还比不上牛,令人浩叹。

      牧羊女供乳糜处主要是一棵大榕树,树下一个小阁,有三人的塑像,觉悟前的悉达多在中间,瘦骨嶙峋,牧羊女在其左,女佣在其右。景点极小,乞讨的人却不少,小孩尤其多。他们听到我们汽车的声音,就从附近魚贯奔出,追将过来,紧跟不舍……导游事先告诫大家,不要给钱,不要买他们的东西,否则围追沒完。贫穷落后真是可怕,叫人痛苦又无奈。

    12月19日,是我们到印度的第四天,上午朝礼了菩提迦耶正觉寺。菩提伽耶位于印度比哈尔邦伽耶城南10公里,因佛陀在这里成道,故冠以菩提(觉悟)之名,因邻近伽耶城,所以人们便叫此地为菩提伽耶。这里是全世界佛教徒心目中的圣地,不论南传北传还是藏传,菩提伽耶的意义都是其他圣地无法替代的。

    菩提伽耶的中心是摩诃菩提寺,其主体建筑形如金字塔,又称为正觉塔,大觉塔。塔底层为边长各15米的四方形,上部逐渐收缩,顶部为圆柱状。

    四边形,让我想到四圣谛,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

    据考古资料,正觉塔建于阿育王时代,历史上经过多次的破坏与重建。13世纪时,伊斯兰军团攻占比哈尔省,当时的佛教徒们连夜用泥土把大塔掩埋起来,伪装成一座小山丘,因此免于一场浩劫,此后的600多年一直埋没在荒野蔓草之中。1870年(英国殖民时期)依据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开始陆续考古挖掘,经过大幅整修,大塔才重见天日。

    塔后的菩提树枝干壮大,冠盖蔽日,经典记载佛陀当年在菩提树下成就正觉,导游介绍说现在的这棵树是佛陀当年那棵树的第四代,是从斯里兰卡移植回来的。

    佛陀当年到底悟了什么?从南传巴利文经典及汉译《阿含经》的记载来看,那是对人生根本问题的透彻观照与了悟,他不仅看清了人生的各种痛苦与烦恼,找到了痛苦与烦恼的根源,并且揭示了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这些思想就是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应该说,佛陀的思想,完全是从实际出发,充满理性的精神,但同时又具有异乎寻常的高度。他的开悟,远不只是个人的事件,而是标志着人类智慧跃升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但佛陀灭度后,佛教的演变与发展却叫人一言难尽。在玄奘那个时代,教义的分歧已经让人无可奈何了。于是,世世代代的佛子,从世界各地来到菩提伽耶,想从这个佛陀成道的圣地得到启示,得到内在的指引。

    这里的气氛只有亲临其境才能感受到,文字与图像都不能表现其万一。大塔居于寺院中心,塔周有高高的石栏楯围绕。栏楯外是步道。塔的底层也是寺院的最低处,塔四周的地形则分三级次第升高。每一级都有绿地,再上一级是步道。整个大塔,下半截在地平线以下,上半截则伸出地平线指向天空。

    入寺朝礼的人不可带任何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乃至充电器,都不得带入。寺内到处是鲜花,我们脱鞋、列队进入塔内,礼拜念佛,给佛陀的等身金像献花和哈达,还有袈裟,然后在塔外绕行,诵经,听带队法师讲佛陀正觉的历程。塔四周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佛教徒,南传、北传都有、红衣的藏传佛教徒更多。有人静坐,有人诵经,有人做大礼拜,从他们的行李装备看,许多人是白天夜晚都在这里过的,而不是像我们这样来去匆匆。

    这里不仅建筑格局与形制完全不同于中国的佛寺,寺内更没有中国佛寺常见的香烟缭绕。除了朝圣者外,这里还有各种衣着的托钵僧,许多小沙弥,持咒声、念佛声在上空回荡。

    寺院面积很大,据史料记载,佛陀当年在这里度过七七四十九天,每一周在一个位置。最后一处现在是一个另辟的院落,主体是一个长方形水湖,水面积约在一亩以上。湖心有佛陀坐像,佛头上方是一个吐着信子的眼镜蛇头。这是展示佛陀降魔成道的故事。朝圣团在这里合影,完成正觉寺的朝拜。

      朝礼结束走出寺院,再次被卖东西的人与乞讨者一路围追堵截,直至车子开动才告脱身。但我看到的这些印度人都是善良的,他们虽然缠人,但沒有暴力行为,游人大不必恐慌。

    下午到佛陀成道前的苦行林龙洞朝礼。此地在尼连禅河对岸。我们的车要从尼连禅河上穿过,浅浅的河水映着半下午的冬阳静静地流着,岸边的荒草显出几分苍凉与落寞。这条河因佛陀而扬名千古,仰慕佛陀的人们千百年来一波又一波走过这里,但盛名之下,眼前的景象平淡得叫人无语。但这,或许正是神圣的暗示。

    龙洞在一座山的半山腰,苦行林在山脚下的平原。紧靠苦行林,又有一片首陀罗的聚居区。多吉说印度人大多不吃猪肉,也不养猪,只有最低种姓的首陀罗才养猪,吃猪肉。一下车,迎接我们的又是许多乞讨者,有的在路边伸手,许多尾随不舍,小孩与女人最多,还有手脚着地如动物的残疾者,行动却又极敏捷。导游说,曾经有布施的游客团,在这里给孩子们钱,孩子们因争抢钱而扎伤眼睛,因此当地人把游人拦着不让走。所以导游再三叮咛不可给钱。

    龙洞是很小的景点,一个山洞,洞口须弯腰低头方可进入,里面约十来平米,高约两米多,洞顶象蘑菇状,四周全是岩石,常年累月被油灯蜡烟熏得暗黑,空气也很不好,因为只有一个洞口,空气无法流通。洞正面佛陀打坐的塑像,瘦骨嶙峋。因为洞小不能多人同时进入,每次只能进三位,我们便排队以次进洞行礼。洞里正面侧面各有一位僧人坐着,看模样正面那位是佛教的打扮,侧面那位是印度教打扮。每当朝拜者礼拜完毕,他们都会用手指一下供台,示意留下钞票。大家进洞礼拜完毕,然后在洞外集合诵经,我们当日的行程至此完成。

    下山返回的历程自然还是乞讨者的队伍热烈送行,准确说叫拦截,好不容易才上车。




    牧羊女供养乳糜处




    苦行林的龙洞




    菩提伽耶正觉塔




    正觉塔边的共修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69fa****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hunk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