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混灰机械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A而B”或“A而不B”:一种“德”的艺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26 17:38:37   浏览次数:29  发布人:dc14****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和田玉。 资料图片“A而B”或“A而不B”是一种古老的智慧。A和B代表的是矛盾的双方,如阴阳、刚柔、有无、黑白等,本来是相互排斥、无法并存的。而所谓“A而B”,指的是通过人为的努力,使这两种对立的倾向存在于一个共同体中,使之达到最佳的平衡,形成最大的和谐,产生最好的效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古人将其称为“德”。根据《尚书》记载,贤臣皋陶向舜进言,应该任用有“九德”的人:“宽



    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和田玉。 资料图片

    “A而B”或“A而不B”是一种古老的智慧。A和B代表的是矛盾的双方,如阴阳、刚柔、有无、黑白等,本来是相互排斥、无法并存的。而所谓“A而B”,指的是通过人为的努力,使这两种对立的倾向存在于一个共同体中,使之达到最佳的平衡,形成最大的和谐,产生最好的效果。

    能够做到这一点,古人将其称为“德”。根据《尚书》记载,贤臣皋陶向舜进言,应该任用有“九德”的人:“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九德”体现的是一种既保持内在张力,又通过有效调整而实现和谐的行为方式,如同不会失衡的跷跷板,能放能收,能高能低,永远处于最佳的状态。在古人看来,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德”的体现,因此“德”是一种杰出的能力,一种行动的艺术。

    “A而B”有时候也体现为“A而不B”,B指的是A自身生长出来的异化趋势。当经过判断,发现这种趋势最终将产生有害于A的不利影响时,就通过人为干预,使这一趋势无法成长,甚至彻底切断,这就是“A而不B”。《老子》对这种模式极为欣赏,其最有名的表达就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按照普通人的常规理解,天地之于万物,父母之于孩子,既然是生养者,当然也就是拥有者;对他者产生了影响、作出了贡献的人,当然有资格居功骄傲;领导者天生就应该是支配者。然而当老子判断出“拥有”“自傲”“支配”于人于己都必将带来不利因素时,他果断地提出了“A而不B”,认为只有做到“A而不B”,才能有利于他者的成长,也有利于自身的保护。老子直接将“A而不B”命名为“玄德”,认为这是“道”之“德”,是“道”的作用方式,是一种普通人难以参透和把握的、微妙而深远的“德”。拥有了这样的“德”,就可以使万物、使百姓获得“自然”,也就是不受拘束的、自由自在的成长环境。

    虽然没有处处都称为“玄德”,但“A而不B”的表达方式,在《老子》中十分常见。例如“虚而不屈”“胜而不美”“往而不害”“疏而不失”等,都是老子称颂的美德。老子还说“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要求方正而无棱角,锋利而不伤人,直率却不放肆,明亮却不刺眼,这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常识,是在挑战人的极限。老子认为只有圣人能够做到,当然圣人已非凡人,而是得道之人。

    同样,孔子也喜欢“A而不B”,他虽然没有称其为“玄德”,但他对这种行为方式是极为欣赏的。《论语》中就有“周而不比”“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劳而不怨”“和而不同”之语。例如“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里面既有“A而不B”,也有“A而B”,即对立的两者可以并存,或者当A发展出B这种有害于自身的倾向时,孔子认为要果断地加以控制。

    这种品格同样得到晏子的高度赞赏。在《晏子春秋》中,晏子在论述“君子之大义”时说:“和调而不缘,溪盎而不苛,庄敬而不狡,和柔而不铨,刻廉而不刿……此君子之大义也。”这里没有使用“德”,但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这里的“A而不B”就是一种“德”,而且通过“君子之大义”正好可以启发我们将“德”理解为行为准则。此外还可以看到,《孟子·滕文公下》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荀子·君道》有“君子恭而不难,敬而不巩,贫穷而不约,富贵而不骄,并遇变态而不穷”等,这些“A而B”(或者“A而不B”)的行为方式,都是为官的最佳原则、处事的最好方式、政治的最高技艺。

    老子、孔子、晏子、孟子、荀子等都不遗余力地阐述、赞美“A而B”(或者“A而不B”),应该不是偶然的。也就是说,这应该是老子、孔子之前已经得到古人广泛认可和赞赏的美德与智慧,老子、孔子等人只不过作了继承与总结。如前文所述,在《尚书·皋陶谟》中就有体现为“A而B”的“九德”,《尚书》还有“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这是“A而B”与“A而不B”连用。在《左传》中,“A而不B”被用来形容音乐的美妙,甚至到了不厌其烦的地步,这说明最好的音乐一定能够使不同性质的、相互矛盾的因素和谐地存在于一个共同体中,从而形成一种“有度”“有序”的状态,达到最好的效果。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伊尹在论述烹调的艺术时,也使用了大量的“A而不B”。伊尹借助烹调来讲解“调和”,并指出这里面的原理极为精微,几乎无法意会言传,因此与“道”相通。

    在中国古人看来,“A而B”或“A而不B”也是天地间许多自然物的品德,值得人间效仿。例如《墨子·法仪》说:“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庄子·知北游》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里天、天地、四时、万物的行为,正类似于老子赞赏的“玄德”。中国古人对于“玉”有一种几乎痴迷的爱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玉”也被赋予了“A而B”或“A而不B”的品德,如《礼记·聘义》中以孔子的口吻说:“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这里面的“温润”(不透明)与“泽”(有光泽),“缜密”(细致精密)与“栗”(依《荀子·法行》可读为“理”,指有纹理),“瑕”(瑕疵)与“瑜”(美质),也都呈现出“A”与“B”的对应关系。正是因为古人对于“A而不B”的品格追求,并通过“比”将这种欣赏投射转移到了玉的身上,才造就了中国人对于玉的那种痴迷。和玉一样,水也常常成为君子比德的对象,《大戴礼记·劝学》借助孔子之口,说水的品格是“偏与之而无私,似德”,《说苑·杂言》也有类似内容,这些都是“A而不B”的体现。

    长期以来,我们更多通过“和而不同”来讨论“A而不B”,因为这是孔子的名言,结合《礼记·中庸》,又可以和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乃至辩证思维联系起来,认为这是一种不走极端的居中调和之道。以往对于“中道”的评价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否定,一个是肯定。如庞朴先生认为,中庸思想的根本缺点在于“把平衡的地位和作用过分夸大了,以至达到否认转化阻止转化的境地,并因此窒息了自己的合理内容,其流弊所及,就是一切生活领域中的因循保守、故步自封和阻碍变化、反对革命等现象的不时发生与普遍存在”。而从21世纪始,“和而不同”又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与阐述,并作为一种中国智慧运用于世界舞台。其主要目的是强调文化乃至思想具有多元性和差异性,认为在一个共同体内,包容与共存极为重要,这样才能减少冲突与对立,保持文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这样的分析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将“A而不B”仅仅归结为不走极端、兼容并蓄的中庸思想,实际上是将其狭隘化了,所以本文想换一个角度思考。如前所述,“A而B”或“A而不B”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显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是实际政治、艺术经验的产物。并且如老子所云,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具有高超能力的“德”。早期中国关于“德”的认识,其范围显然要比后世宽泛得多,“德”未必是具体的目标,而是作用、能力、效果的整体显现。后世的“德”因为被儒家化,而变成了一个个具体的德目,一个个实际的德行,如“仁义礼智信”五伦,成为社会关系中规定不同角色的具体伦理规范,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因此其内部不再像“A而B”或“A而不B”那样具有强烈的张力和弹性了。

    如果从“A而B”或“A而不B”的角度审视早期中国的“德”,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德”更多体现为作用、能力和准则,可以具有伦理的内涵或者色彩,但并不一定是为伦理服务的。如前所述,音乐、烹调的艺术乃至天地、美玉以及水的品格中都可以找到其影子。归根结底,“A而B”或“A而不B”作为“德”是对过程的动态把握,是对全局的综合掌握,是对正反两方有效价值的最大利用。总之,这是一种对于“度”的高超把握,可以产生恰到好处的、不可思议的效果,因此得到了诸子百家的广泛赞赏。尤其是《老子》,其中相当多的内容是对这种“德”之功用效能的论述,因此其意涵比所谓的中庸之道要更为复杂,也和后世儒家意义上的伦理之德有很大区别。这种早期中国特别流行的、被诸子百家共同尊奉的“德”,比后世被儒家狭隘化的“德”更具有弹性和活力,更具有实践意义和实用价值。它有助于克服思维的僵化,提升行动的效能,发扬人的主体性,更值得在今天传承和发扬,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有生命力的智慧推向世界。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常达

    新媒体编辑:曾煜婷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dc14****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hunk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