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2月,国家决定建造万吨级远洋运输船,这一消息传到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产品设计院研究室时,广大科研人员争先恐后要为建造“万吨轮”出力,许学彦就是其中的一员。
那个时候,外国人并不看好中国建造万吨级船舶,他们用鄙视的眼光看待中国。一些外国专家曾说,“你们中国底子薄,要搞万吨级远洋船,至少是第三个五年计划的事。”
当时年仅33岁的许学彦和许多科研人员一样,决心要争口气,把中国自己的“万吨轮”研究设计出来。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建国初期,国内没有专家设计过“万吨轮”船,也没有有经验的设计团队,参加设计工作的都是刚毕业的年轻人,平均年龄不到25岁,参考资料也只有国外期刊上的零星资料。此外,受当时特殊时代背景的影响,万吨级远洋船“东风”号的设计周期一再缩短,最后压缩到三个月完成设计工作。
作为“东风”号总设计师,许学彦经常夜不能寐。他顶着压力,迎难而上。设计过程中,他反复思考,大胆创新,小心求证,依靠自己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计算和方案比较,最终取得诸多突破。
许学彦创造性地提出全船使用高强度低碳合金钢,大大降低了船的自重。由于船体质量减轻,装载量、快速性、钢料消耗等诸多船舶性能指标均得到了大幅提升。
从1958年7月到1959年3月,在短短的9个月中,许学彦主持完成了“东风”号的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当然,能顺利、快速地完成设计工作,还得益于全体工作人员的踏实苦干。当时的设计人员热情高涨,他们经常加班加点到晚上十一二点,第二天照常上班;有的女同志把小孩从幼儿园接到办公室就睡在绘图台上,自己照样加班工作。“工人、设计人员挤在里面共同攻关,那种苦干实干的精神十分难忘……”许学彦回忆。
1960年4月15日,“东风”号从船台滑道上平稳地滑入黄浦江,成为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全部采用国产材料和设备的万吨级远洋轮。它的快速性、装载量、钢材消耗量和机舱长度等指标都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经过试航和检验、测试,57年前的1月8日,新华社正式对外宣布我国第一艘万吨巨轮“东风”号胜利建成。
改革开放之后,因为主持设计“东风”号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许学彦荣获全国科学大会 “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 (相当于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奖状。在2005年至2006年,国防科工委、交通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船东协会等14个单位共同组织评选出的“中国十大名船”中,其中“东风”号(在推荐的100多艘舰船中)排名第一!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回顾许学彦半个多世纪的船舶研究设计生涯,“东风”号只是他一生创造的许多个“第一”中的一个。从大学毕业到离开设计岗位,他亲手绘制和审定了成千上万份图纸,他主持设计的很多重要型号成为我国造船史上的经典:中国长江第一艘大型豪华客轮“昆仑”号、中国第一艘大型潜艇救生船——“930”氦氧救生船、中国海军六七十年代的主力舰艇之一——0111高速护卫艇、中国第一艘远洋测量船“远望”号、中国最大的科学考察船“向阳红10”号、中国第一艘远洋打捞救生船“J121”号。
参考文献:
[1]张毅.远望情怀:许学彦传[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
[2]执着铸就辉煌——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学彦[J].船舶2016(02).
[3]娄玉琳.创新为楫 笃行为帆[N]科技日报.2024.05.10.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