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的神魔小说,很多人对它的了解来源于影视剧,细读文本,除了精彩的情节外,书里还有很多的内容值得深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书中的“成长”。
一、悟空的成长
01桀骜不驯的毛猴子
孙悟空被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来后就做了唐僧的徒弟,跟着他去西天取经。
初做取经人的悟空还是那个无拘无束桀骜不驯的毛猴子,虽在“五行山下定心猿”中,被如来佛祖压了五百年,出来后还是有好多旧习难改。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中,他们师徒遇到一伙强盗,这六人要打劫他们的财物。
这几个凡人哪里经得住悟空的打,结果都丢了命。
唐僧埋怨他,说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
结果这猴子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聒恶我,我回去便了!”
说完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耸,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撇得唐僧孤孤零零,点头自叹。
此时的悟空还是野性难驯,经不得人说,受不得话,遇事急躁、莽撞。
02惧怕困难,遇事退缩的悟空
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中,观音助他们收的白龙马后,菩萨教悟空:“领他去见三藏,我回海上去也。”
这行者扯住菩萨不放道:“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路这等崎岖,保这个凡僧,几时得到?似这等多磨多折,老孙的性命也难全,如何成得甚么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
悟空连说四个“我不去了”,这时候的孙悟空还是那个惧怕困难,耐不住性子不能定下来的心猿,取经信念不坚定,所以遇到困难就想退缩。
还是观音菩萨许他:假若到了那伤身苦磨之处,我许你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十分再到那难脱之际,我也亲来救你。又赐他三根救命的毫毛,悟空这才谢了大慈大悲的菩萨。
03爱炫耀、与人斗富的悟空
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孙悟空与观音院里的僧人斗富,炫耀宝贝袈裟,结果锦斓袈裟被偷,引来祸患。
拿出袈裟前唐僧曾扯住悟空悄悄说:“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人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
但悟空不以为意,只让唐僧“放心,放心”。
其实悟空爱炫耀的毛病这里已经是第二次出现了,第一次跟着菩提祖师修行时,就是人前卖弄,变作了一棵松树,
被菩提祖师逐出师门。
当时祖师就问他: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两位师傅的话都是一个道理,也是在经历了两次事情之后,悟空才真的明白这个道理。
有些道理,你说的都对,但不经一事则不长一智。没经历的人是不听的,只有自己经历了,吃亏了,才会从事中吸取教训。
04信念坚定、有责任感的行者
在三打白骨精时,明知唐僧肉眼凡胎认不得妖精,他还是冒着被师傅念紧箍咒头疼欲裂的风险,尽自己保护唐僧的责任,终于打死了白骨精。
结果是被唐僧写下贬书,赶走了。没办法,悟空只得忍气别了师父。
在八戒去花果山请孙悟空回来时,悟空曾说: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
这个时候的悟空已经把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当做了心心念念的事了,已经有了目标,有了定性。
05成熟、稳重、理智的行者
第八十二回《姹女求阳,元神护道》中,孙悟空给出去打探消息的八戒说:“温柔天下去得,刚强寸步难行。
……一样是杨木,一样是檀木。杨木性格甚软,巧匠取来,或雕圣像,或刻如来,妆金立粉,嵌玉妆花,万人烧香礼拜,受了多少无量之福。那檀木性格刚硬,油房里取了去,做柞撒(油房用以榨油的楔子),使铁箍箍了头,又使铁锤往下打,只因刚强,所以受此苦楚。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原来那个受不得一点说的悟空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眼前的行者已然圆融世故了不少,比之往昔不成熟的、急躁的、刚烈的悟空稳重、理智了不少。
后面再遇到那险峻之处,唐僧心中害怕、疑虑时,行者或安慰师傅笑道:“自古道:‘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岂无通达之理?可放心前去。”长老闻言,喜笑花生。
或提醒师傅念诵乌巢禅师的《多心经》。
并说:“心静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差错些儿成松懈,千年万载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眼下。似你这般恐惧惊惶,神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亦远矣。且莫胡疑,随我去。”
唐僧闻言,心神顿爽,万虑皆休。
不得不说,这是悟空历经重重磨难后成长的结果。
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呢?
曾经那个棱角分明的初生牛犊,做事莽撞,不考虑后果的单线思维,到随着历练的积淀,我们渐渐体悟到天地的广袤,个人的渺小,也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沧海一粟的个体又是如何的浅薄和无知啊!
曾经的轻狂与傲慢逐步收敛,取而代之的是谦逊稳重与世事洞明的智慧。
这一段历程,不仅是悟空的觉悟,也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缩影。
二、团队的成长
取经之路是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也是一个团队的成长过程。
取经团队成立之初师徒并非同心同德,在《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唐僧感到腹中饥饿,让悟空去化斋,悟空陪笑说:“师父好不聪明。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里寻斋?”三藏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
此时在唐僧的眼中,悟空不想去化斋就是常怀懒惰之心。
行者道:“弟子亦颇殷勤,何尝懒惰?”
悟空听到师傅说自己懒惰,就出来反驳。
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斋我吃?
这里师徒二人还是心有嫌隙的。
等到悟空打死白骨精后,唐僧肉眼凡胎不识妖精固然是真,八戒的一旁撺掇,搬弄是非也对唐僧逐走孙悟空起了很大的作用。
文中说,当看到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闻说,倒也信了。
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
所以我们看到,此时他们四人之间还是各存有私心的。
第五十六回《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悟空打了剪路的强盗,唐僧让八戒把强盗埋了,然后给死者念诵《倒头经》。
口中言说:“……你到森罗殿下兴词,倒树寻根,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
八戒一听笑道:“师父推了干净。他打时却也没有我们两个。”三藏真个又撮土祷告道:“好汉告状,只告行者,也不干八戒、沙僧之事。”
大圣闻言,忍不住笑道:“师父,你老人家忒没情义。为你取经,我费了多少殷勤劳苦,如今打死这两个毛贼,你倒教他去告老孙。虽是我动手打,却也只是为你。你不往西天取经,我不与你做徒弟,怎么会来这里,会打杀人!
这一回里师徒的关系恶化,孙大圣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师徒都面是背非。
因为师徒二心,所以紧接着在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里出现了六耳猕猴变化悟空,真假美猴王难辨,最后到如来佛祖那里事情才得以解决,此次事件之后师徒的关系才真正达到同心协力。
书中说:话表三藏遵菩萨教旨,收了行者,与八戒、沙僧剪断二心,锁迷猿马,同心戮力,赶奔西天。
也是从这里开始,唐僧很少再念《紧箍咒》了,而且遇到一些事情,也会听从悟空的话。
在第八十回《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中,妖精化成一女子喊救命,唐僧准备让八戒救下,悟空看出是妖怪,上前阻拦,三藏道:“也罢,也罢。八戒呵,你师兄常时也看得不差。既这等说,不要管他,我们去罢。”
在八戒抱怨西天怎么还不到时,沙僧道:“莫胡谈!只管跟着大哥走。只把工夫捱他,终须有个到之之日。”
当然,成长之路绝非一帆风顺的,也不是懒懒散散就能成的。
就像悟空在第八十二回说八戒的话:“莫生懒惰意,休起怠荒心。”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不经历一番磨难,怎能磨砺心智,取得真经。
所以我们看到《西游记》里师徒四人的取经经历其实就是一段成长的经历。经历重重磨难、层层考验,最终收获成长,得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