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混灰机械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继续梳理曹林老师的《时评写作十六讲》第2讲《跨越评论写作心理障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08 04:19:40   浏览次数:1  发布人:d667****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继续梳理曹林老师的《时评写作十六讲》第2讲《跨越评论写作心理障碍》。五、在别人停止思考的地方,多思考一步。想法不能停留在一个肤浅的层次,不能停止思考,需要往前推进,一步步步为营,从平庸的认知推进到有信心和认知附加值的判断。陈老师经常跟同学说,看新闻是不能沉浸在某种情绪中,一旦陷入某种情绪,感动、愤怒、泪流满面、义愤填膺,就容易停止思考。比如说,看到《朋友圈传播的一则让人感动的佳话》,2月初,河南新

    继续梳理曹林老师的《时评写作十六讲》第2讲《跨越评论写作心理障碍》。

    五、在别人停止思考的地方,多思考一步。

    想法不能停留在一个肤浅的层次,不能停止思考,需要往前推进,一步步步为营,从平庸的认知推进到有信心和认知附加值的判断。陈老师经常跟同学说,看新闻是不能沉浸在某种情绪中,一旦陷入某种情绪,感动、愤怒、泪流满面、义愤填膺,就容易停止思考。

    比如说,看到《朋友圈传播的一则让人感动的佳话》,2月初,河南新密一名高二女生,高二学生陈一帆骑电动车不慎撞上一辆停在路边的宝马车,因车主不在现场,该学生写了一封道歉信。然后用纸。包着寒假打工挣来的311元,卡在车门的把手上,车主被这个学生诚实善良感动,虽然修车花了1.3万左右,但他还是决定表扬鼓励这个孩子。车主委托孩子,委托女儿给孩子送来1万元现金,孩子的家长坚决不要在很多人的一再劝告下才勉强收下这个钱。这条新闻基调显然是感动,并成为一则佳话。

    新闻本身包含的想法是诚信所获得的尊重,这想法很容易想到,但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次,评论只能跟着新闻说一些骗瘫话,赞美一方进入不到更深的层次。感动之余。看到车主委托女儿给孩子送了1万元现金,孩子家人坚决不要,在很多人劝告下勉强收下这个钱。

    曹老师感到不舒服,孩子很诚实,不让他赔修车的钱,这已经不错了,干嘛反而还要他钱?人家不要,为什么非要让人收下来?很多时候我们对某个问题有个朦胧的想法,不过多数时候一闪就过去了,那评论人想想把这个朦胧的想法变成清晰的想法。

    梳理了一下,将心比心给钱为什么让人不舒服呢?虽然是好事,是善意,但这种善意是不是带这种强迫?曹云老师想到读书笔记中的一句话,人们常常会犯一个错误,即拿对别人的好来感动自己。车主这种善意当然非常好,但也要尊重孩子和家人的想法,他们在心理上是否接受这笔钱,这笔钱是否给他们带来压力?行善当然不错,但更应该尊重别人的想法,让人舒服的方式去行善。后来,曹林老师写了一篇评论《让一切平实自然,活在真实不是正能量剧本》中。

    他在评论中写道,并非收下钱才算完美,其实这话已经足够美好了。账号留言留钱是诚信,为诚信感动而不索赔是仁义,主动要求赔偿有所损,所有损失担当,不仅不索赔,还给万元奖励是良善,拒绝万元奖励而心存歉意是朴实。热心人非劝孩子和家人收下这笔钱,感动了我们自己,却让他们悲上无法释怀的情谊压力。

    将心比心,如果我们遇到这种情况,也会婉拒好意的,因为承受不起那种超越行为本身的情谊压力,不想欠别人太多人情。这样一思考就超越了浅层的感动,把思考往前推了一步。

    人的一大惰性就是容易满足一个简单的结论,去轻易停留在自己思维的舒适区和温暖区。斯泰宾谈到“罐头思维”,其人们很容易跟别人喊,缺乏自己判断力,很容易养成一种习惯,接受一些可以免足他们思考的简明论断,也便于偷懒和提供一些现成的压缩性的答案,让你看到某个事实时根本不用细看和思考。拿现在大家去套“罐头”,有开盖及时的方便,有其要件构成的固定方式。咱们在面对某个复杂事件时,容易选择“罐头”。其实很多问题就隐藏在我们前的现存话语中,这些张口的日常用语常常使我们轻易停止思考。

    比如人们常用的一个思维范式“阴谋论“。如果进入阴谋论的关头,这是一个阴谋,这是美国人的阴谋,这是日本的阴谋,必有奸贼要害。朕就不会继续思考背后真实的逻辑关系和因果链条。

    再比如,快过年了,人们爱说说一句“等年后再说吧“。当我们“年后再说”时,我们不会去反思“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就停止了思考。然后陈老师就想这句话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一篇评论就出来了——《有一种甜蜜的拖延叫“年后再说吧”》。

    他在评论中说,你的时间坐标肯定早已调回调到春节回家模式,心已经不在工作上,先上班吧,我就回家了,啥事等年后再说吧,节后再聚吧。这几天这样的话一定不停的从你嘴里说。人们常为拖延而羞愧,可有一种甜蜜拖延症,年后再说吧。当我们说年后再说的时候,我们轻松幸福的,任性的。做一个评论人要有这种话语的反思意识---为什么用“又”呢?为什么要“果断取关”呢?为什么说“打死活该”呢?当我们说“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在说什么?不轻易接受一个结论,而是学会质疑结论,质疑那些被理所当然都事物,只要这样,才真正有了“自己的想法”。

    六、学会看新闻后面的网友评论。

    当一个话题没有想法的时候,最好去看一下新闻后面的网友评论。网友从不同角度。可以激活自己的想法。新闻往往隐含着一种倾向,很明显的立场,又或者了跟着这个立场走。而网友思维往往会反套路、反立场、反新闻,这种逆反能够帮助我们从新闻框架中跳出来。比如说《老人经历6小时抢救后苏醒,手写"护士没吃饭”》的新闻。说到陕西咸阳,有个七旬老人在医院经历了6小时的抢救后苏醒。醒来第一件事就让护士。要笔和纸颤抖写下"护士没吃"饭五个字,当时护士眼泪就流下来了。老人家属随后还为护士买了食品,他老伴说,其实就是将心比心,都互相了解。

    光观看新闻确实会感动,跟着喊一句“多互相理解”,然后看了新闻后面的评论,就看到不一样的想法。

    这是一个完美的故事,老人经历6小时苏醒后。充满感恩心疼护士没吃饭第一件事表达感恩让护士吃饭,医务人员感觉被体贴了心里暖暖的。可是如果把情节变一下某个时间急救室里一群医护人员抢救一个老人遗憾的是经过六小时努力抢救无力回天,结果会怎么样呢?还会那么温馨吗?医患之间还会这么乱感动吗?

    七、一定要把想法写出来——跨越从“想”到“写”的障碍。

    光想很好,还不行,还要写出来。不能只让想法停留在脑子里,要用文字表达出来,用语言表达出来。

    这些年,曹老师说一直陪伴他的一件事就是每天坚持写2000字以上,飞机上,高铁上,乡下昏暗的灯光下,颠簸的车上,在手机上敲了2000字的评论,其实他的工作对他并没有这样要求,这是一种习惯,有了想法一定要表达出来,这游戏对最长的一种职业执念。他不喜欢读者动不动就问别人你怎么看某个社会热点,不喜欢这种不愿意思考,把思考责任推给别人的偷懒提问方式。逼自己有想法,再问别人想法,形成交流,不是习惯沉默,习惯偷懒,让自己成为无思考无想法的那样,很容易盲从。曹老师希望他的读者都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并养成写出来说出来的习惯。

    为什么要写出来呢?因为想法与写法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觉得自己想的很清楚了,可以动笔写,就写不出来,或者写出来的跟想出来的不一样。为什么是这样?想的逻辑跟写逻辑不一样,写的逻辑跟说的逻辑也不一样。有的人能想但不会说,有的能写但说的不利索,有些人善于想,但不能写。一个表达流畅的人,通过训练把自己的脑子、手和脚变得很手和嘴变得很协调,想到什么就能流畅的表达出来。完整写出来,而不是想到十分倒出来只有三分五分。想法多的人不一定写的好,写的好人也不一定说的好,说的好人不一定写的好。全媒体人才应该是具有想写说能力的,协调思维的速度、写字的速度、说话的速度协调一致。所

    以要给自己多创造新的机会,第一要学会写长文章,而不是习惯于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碎片表达。第二,辩论时要学会写文章去讲道理,而不只是只言片语的表达。三做自媒体逼自己养成写作习惯,为了维护公众号,很多时候逼自己不断的写,说明明很累。出差途中想休息一下,但看到公众号有很多读者留言问自己对热点社会话题怎么看,就忍不住逼自己去。看各媒体报道,进而梳理自己判断。多给媒体投稿,当自己文字变成媒体文章,会有一种巨大的表达成就感,写作需要这种功力和成就支撑。

    八、在开放的平台上自由驰骋。

    在评论写作上不能脸上写满十万加的欲望,不一定非得以“十万+”为目标。有同学说,还是要追求的评论有影响才有意义。"10万+”只是微信公众号一个标准,太狭隘,不要被这个小平台局限思维,不要被某个平台局限思维,不要被狭隘平台绑住自由的翅膀。

    这也是曹老师说“第一份工作先去传统媒体”的第一重要原因。平台很多,世界很大,不要活在“十万+”的幻觉中。

    央视的一个观点。新华社的一篇新,闻中国青年报的一篇评论,影响力何止“十万+”?很多影响力不像十万加那样给自己看到在你封闭的平台之外有着更大的世界更多的人克伦威尔说人不可能攀登到比自己不知道地方更高。

    曹老师在课堂上也跟同学说"人的志向应该在更广阔的平台世界,不是手机朋友圈评论偶像应该是李普曼和梁启超,而不是立刻变性的公号狗和新媒体,暴发户应该是在10年后,而不是眼前,应该站在10年二十年后看今天,自己也不是鼠目寸光。”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一位参议员沃尔什,曾经为赫斯特的报业集团撰写过有关铁路方面的文章。该报业集团的受众有1000万,但文章却没有引起任何的反响。沃尔什同样把文章原封不动,发表在发行量只有27000册的《国家》杂志上。据沃尔什说,就在《国家》杂志在华盛顿报亭销售的当天,他的电话就响个不停,来自媒体的,来自广播电视的,还有来自国会议员的声音。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d667****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hunk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