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的拆书法有两种实践形式:个人学习的便签学习法和组织学习的(由拆书家带领)RIA现场学习。本书也是致用类,按照书中的策略,我侧重学习了便签法,又快速走读了拆书家部分。我并非认同作者的全部观点,但是我很感激他激发了我的反思,比如阅读、写作的目的,也提供了简单、可操行强的工具,系统学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说要想教给人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不要刻意去教,而应当给他们一种工具,让他们通过使用工具培养新的思维模式。让我们一起先学习下便签学习法如何帮助我们更有效地阅读:
目标:提升学习力。
原则:反求诸己。
辅助:3种不同颜色的便签,分别用来做3类笔记—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A1(描述相关经验-内化知识)、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步骤:
1)选本致用类书籍,明确要提升的能力或解决的问题,并能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用上。先用快速阅读,遇到书中的理论、建议、观点或者较难理解的地方时,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这对我重要或有用吗?如答案是Yes,再放慢速度,细读相关内容。
2) 在I便签上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重述相关信息,也可以总结得到的启发、有价值的提醒。写好后在相应的书页。针对I便签信息,回忆有没有相关的经历,是否听说或者见到过类似的事情,写在一张A1便签上,贴到I便签旁边。规划今后如何应用,尽量先考虑应用的目标,再写下达到目标应实施的行动。写在一张A2便签上贴在书页上。
3)看完一本书后,把所有的A2便签拿出来贴在冰箱或墙上,提醒自己落实行动。
标准:
I:用自己的语言诠释,不用原文。相关知识点解读准确。语言逻辑清晰、精练。致用:将知识点总结或加工成具体的操作方法或建议步骤。常见误区:附会旧知。
I 标签示例
A1:鲜活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的认知。清晰体现起因和结果,叙事基本完整。和原文贴切或I便签的标准对应。反思想到的经验,帮助自己深入理解这个经验,也加深了对原文信息的认知。常见误区:泛泛而谈。
A1 标签示例
A2:规划目标,制订行动,符合SMART法则。是否可以拉近现状与目标的距离?具体行动步骤如何?行动人是谁?在哪里?行动何时开始?频率如何?确认使用了原文信息或I便签的方法。常见误区:决心泛滥或感慨万千。
A2 标签示例
书中I、A1和A2的优劣对比实例帮助我们感性的理解,还给了很多的具体问题解答,作者说“干货是知识点,湿货是实例,帮助内化”,所以我在分享干货时加点水(见上图)。很惭愧,我还是欠缺便签的实践,还没能内化这项技能,以后要多多尝试。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