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混灰机械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经商之道 » 正文

    新型储能火爆:半年新增企业近4万家,电池价格战打响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23 13:56:09   浏览次数:457  发布人:f249****  IP:117.173.23.***  评论:0
    导读

    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如火如荼。10月20日,第一财经记者根据数据查询平台天眼查查询发现,过去半年,全国新增注册的与新型储能相关的企业近4万家,超过了去年的新增注册总数。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4月1日-10月20日,与新型储能相关的企业新增注册39836家,超过了2022年的3.6万多家。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新增注册新型储能企业总数是过去4年的总和。由此可知过去半年来新型储能行业的火爆现象。第

    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如火如荼。10月20日,第一财经记者根据数据查询平台天眼查查询发现,过去半年,全国新增注册的与新型储能相关的企业近4万家,超过了去年的新增注册总数。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4月1日-10月20日,与新型储能相关的企业新增注册39836家,超过了2022年的3.6万多家。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新增注册新型储能企业总数是过去4年的总和。由此可知过去半年来新型储能行业的火爆现象。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0日,2023年储能领域合计发生融资事件80余起,融资金额超200亿元。

    从新增注册企业的地域分布来看,今年4月至10月新增新型储能相关企业数量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广东省(4801)、江苏省(3525)、浙江省(2700)、北京市(2370)、海南省(2143)、安徽省(2107)、河南省(1977)、河北省(1819)、山东省(1754)、湖南省(1624)。

    作为新型储能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广东提出“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根据《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广东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到2027年,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

    这背后与广东大力发展新能源密切相关。当前,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为中国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新动能。但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等问题也随之而来。而具有相对稳定、安全的新型储能技术,被业界视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国务院在2021年10月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

    和广东一样,其他省市也在力推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其中,今年6月,江苏省发改委出台的《关于加快推动我省新型储能项目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到,到2027年,江苏全省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达到500万千瓦左右。

    今年3月,浙江省发改委印发的《关于促进浙江省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及,要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装机规模400万千瓦。

    在政策的推动下,新型储能开始爆发。8月2日召开的第八届储能西部论坛介绍,今年1-6 月,国内新增新型储能项目数量(含规划、建设中和运行项目)850个,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新增投运规模8GW/16.7GWh,超过去年新增规模水平(7.3GW/15.9GWh)。

    来自高工咨询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已有超过100多家新型储能产业链相关企业推出储能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储能逆变器方面的项目规划,计划投资金额超过5700亿元,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项目规划建设产能超过1500GWh。

    另据业内预计,到2030年新型储能市场将达到万亿元。

    但随着各类玩家的大量涌入,以及越来越多的企业产能不断释放,新型储能的内卷在今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加剧。首当其冲的是储能电池招投标价格屡创新低,不少企业抱着短期机会主义的心态,通过冲业绩、抢份额的方式,导致报价跌破成本的现象频繁发生。

    从最新招标情况来看,0.25C储能电芯最低成交价格已经跌破0.6元/Wh,低价中标成为普遍现象,一些头部电池厂商甚至将储能电芯价格降至0.5元/Wh。

    “储能价格一定会继续下行。”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最近表示,“企业想存活下去,只能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去降低成本,没有别的办法。也只有这样,储能才能真正地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压舱石。”

    目前,不少业界人士已经发出了要警惕“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预警。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f249****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hunk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